2014-08-05 17:27:53
2013年,我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整体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与公共管理服务业快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发展趋势。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喜忧参半,限上服务业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限上服务业企业盈利能力与生产效率弱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服务业运行保持平稳
初步统计,2013年全市服务业单位(不含房地产开发企业,下同。本文所述增加值总量及速度为服务业制度测算,未扣除价格指数,下同)实现营业收入15141.6亿元,同比增长7.1%;吸纳从业人员191.9万人,增长1.6%。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09.1亿元,增长8.4%;实现利润总额570.7亿元,下降2.5%;吸纳从业人员65.2万人,增长4.0%。
(二)行业贡献发生较大变化
批零、交通贡献增强,金融贡献大幅下降。2013年,对我市服务业增长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依次是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三者对全部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4%、12.5%、12.2%。与上半年相比,批零业提高9.9个百分点、交通业提高4.5个百分点;作为我市服务业传统前三强之一的金融业,因台风“菲特”影响导致保险业巨亏以及银行业营业能力减弱,至年末金融业对全部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比上半年降低19.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居十四个行业之首。在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传统服务业增速走高确保了我市服务业平稳发展。
(三)传统服务业盈利状况改善明显
2013年,我市限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531.3亿元,下降4.1%,较上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从行业构成看,营业利润总额最大的金融业增速由正转负,同比下降5.4%,较上年同期回落20.3个百分点,导致我市限上企业营业利润负增长。若扣除金融业,其他行业营业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10.0个百分点,特别是重点行业交通与批零业,营业利润增速分别回升26.6和43.9个百分点。
表1:2013年部分行业企业营业利润概况 单位:亿元
行业 |
总量 |
增速 |
||
2013年 |
2012年 |
|||
1-12月 |
1-9月 |
|||
总计 |
531.3 |
-4.1 |
0.8 |
5.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2.4 |
11.2 |
3.6 |
-15.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2.8 |
4.8 |
3.5 |
3.9 |
批发和零售业 |
59.0 |
20.6 |
16.1 |
-23.3 |
住宿和餐饮业 |
-9.5 |
-89.9 |
-71.6 |
-38.4 |
金融业 |
334.4 |
-5.4 |
3.4 |
14.9 |
房地产中介与物业 |
-1.4 |
-156.0 |
-192.8 |
1.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8 |
-45.0 |
-28.9 |
-12.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9.9 |
11.5 |
13.9 |
25.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9 |
535.9 |
93.6 |
-14.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9 |
1.6 |
-17.5 |
-22.9 |
在企业较为集中的十个行业中,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企业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均有明显改善,有力地稳定了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在金融业营业利润负增长的同时,确保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营业利润没有快速下滑。
二、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交通、批零走势增强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企业效益逐步改善。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业呈现逐步回升的态势。从业务指标看,占据我市货物运输主体的水上货运周转量,其增速从上年同期的4.7%升至本期的7.7%,初现出回暖迹象。从效益指标看,至年末全市限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3.0亿元,同比增长3.0%,比前三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营业成本、三项费用增幅也快速回落,其中营业成本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3.8个百分点,三项费用支出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企业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致使营业利润改善明显。从行业角度看,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内部,位居营业利润总量前三位的依次是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与货运代理业、道路运输业,这三个行业的营业利润分别增长9.8%、14.1%、7.3%,比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3、3.5和4.6个百分点,而仓储业、邮政业的提升幅度均超过22个百分点,整个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内部,除铁路运输业盈利状况未见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比前三季度有所提高。
2、批发和零售业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改善明显。1-12月我市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营业收入7319.2亿元,同比增长6.9%,尽管较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但营业支出与三项费用支出同比回落4.4和2.2个百分点,成本增长快于收入增长的局面继续改善,在此带动下实现营业利润59.0亿元,增长20.6%,但比上年同期提高36.0百分点,改善明显。
(二)公共管理与生活性服务业领先发展
2013年,我市服务业运行中,公共管理与生活服务业发展速度始终领先于生产性服务业。从趋势上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12.8%逐步回落到8.3%;生活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13.3%逐步上升到14.7%;公共管理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由年初的6.1%逐步上升至15.8%。从成因看,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趋缓一是由于主导行业金融业的增长由以往的快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加之“菲特”对保险业冲击较大,二是新兴服务业如租赁商务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增速较年初均有较大回落。生活性服务业增速走高一是由于零售业特别是限下及个体增速较快,二是住宿餐饮业在限下企业即个体的带动下逐步从年初的滞涨走出,增速逐步回升,三是居民服务及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公共管理业则在教育和公共管理组织两大门类的快速增长带动下,增速逐月上扬。
(三)企业效益改善对增加值的贡献增强
1-12月,在限上服务业增加值构成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为49.0%,较1-3月下降1.6个百分点,而营业盈余占比为31.1%,较1-3月提高1.5个百分点。这表明尽管劳动者报酬依然是限上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多数行业企业盈利水平的改善,营业盈余对全市增加值的贡献也在逐步加大。
分门类看,批零、交通、租赁商务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等重点门类,营业盈余占本行业增加值的比重较首季度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四)县市区之间服务业发展差异较为明显
2013年,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基本表现出快速发展、平稳波动、小幅上扬、逐步回落、增速缓慢等不同类型。
表2:2013年各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变动情况 单位 %
|
2013年 |
前三季度 |
上半年 |
一季度 |
全市 |
11.0 |
12.5 |
11.7 |
13.0 |
海曙 |
4.6 |
7.9 |
11.4 |
14.2 |
江东 |
12.5 |
12.1 |
10.1 |
12.9 |
江北 |
13.4 |
14.3 |
14.0 |
18.2 |
北仑 |
4.7 |
12.1 |
6.0 |
7.6 |
镇海 |
6.0 |
5.4 |
5.7 |
1.8 |
鄞州 |
12.9 |
14.4 |
16.8 |
16.2 |
象山 |
13.2 |
13.7 |
10.3 |
10.6 |
宁海 |
18.7 |
19.0 |
17.8 |
15.6 |
余姚 |
14.5 |
12.7 |
12.8 |
15.8 |
慈溪 |
13.6 |
15.6 |
14.1 |
12.7 |
奉化 |
9.5 |
10.9 |
13.4 |
16.5 |
注:本表数据为服务业制度测算数据,增加值增速未扣除价格指数。北仑区数据包括大榭、保税。
宁海限上、限下、个体户发展速度较为均衡,增速多数时间处于前列。余姚、慈溪、江东三地服务业内部结构较为类似,全年运行呈现出平稳波动的态势。象山在批零、交通、住宿餐饮、公共管理等主要行业增速逐月上升的带动下,整体增速小幅上扬。江北劳务企业较多,但因节假日用工薪酬集中发放因素的减弱,商务服务业增速下,进而导致整体增速逐步走低;海曙服务业的多数行业发展遭遇瓶颈,特别是主导行业金融、批零、商务服务业面临着高平台上快速增长的瓶颈,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较大,进而表现出增幅逐步下滑;奉化因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管理服务业增长同步放缓,使得整体增速逐季下行;鄞州因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放缓,生活性服务业增速波动,使得整体增速逐步回落。而北仑、镇海受海运业持续低迷及限上批发业走弱的影响,增速多数时间较缓。
三、宁波与全省服务业发展比较
(一)总体评价
2013年,我市限上服务业增加值(不含房地产开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本章下同)同比增长8.1%,增幅由前三季度领先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转变为落后3.2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由前三季度领先全省平均6.7个百分点,转为落后3.5个百分点。
表3:宁波限上服务业主要指标与全省比较 单位:%
|
增速 |
比重 |
贡献率 |
||||
宁波 |
全省 |
位次 |
宁波 |
位次 |
宁波 |
位次 |
|
总计 |
8.1 |
11.3 |
8 |
19.56 |
2 |
14.40 |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9.4 |
10.1 |
5 |
38.02 |
1 |
35.66 |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1 |
29.7 |
4 |
8.80 |
2 |
3.52 |
2 |
金融业 |
0.7 |
4.2 |
9 |
18.90 |
2 |
3.36 |
9 |
房地产业 |
1.2 |
13.7 |
10 |
23.19 |
2 |
2.29 |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6 |
14.7 |
3 |
27.74 |
2 |
35.52 |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1 |
13.4 |
3 |
22.51 |
2 |
25.02 |
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8.9 |
10.1 |
2 |
14.72 |
2 |
25.53 |
3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3.0 |
6.8 |
6 |
24.77 |
2 |
11.08 |
2 |
教育 |
13.9 |
10.1 |
3 |
17.68 |
2 |
23.52 |
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5.5 |
15.8 |
8 |
17.07 |
2 |
16.77 |
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5.9 |
20.3 |
9 |
10.67 |
3 |
3.53 |
5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4.6 |
13.9 |
2 |
22.98 |
2 |
24.00 |
2 |
从全年运行情况看,受台风“菲特”影响,我市保险业遭受巨大冲击,进而导致金融业增加值发展速度急速滑落,并带动整个限上服务业发展增速放缓。
与此相反,我市其他一些重点行业,如租赁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依然保持着快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
从贡献角度看,交通、教育、租赁商务服务等传统行业对全省该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依然居首位;信息服务业随着通信运营商效益改善以及软件业发展加速,贡献率位次从前三季度的第四升至年末的次席;而金融、文化体育娱乐业因发展迟缓,贡献率位次较前三季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限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好于全省平均
本节所述的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银行、证券、保险、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
1、亏损面逐渐降低
至年末,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亏损面为30.9%,比前三季度下降5.3个百分点(全省下降5.0个百分点);亏损面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但低于杭州1.5个百分点。
2、资产利用效率较好
至年末,宁波限上服务业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为0.318次/年,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069次/年,位居全省首位,比杭州高出0.068次/年;在全部纳入统计范围的35个行业大类中,宁波有22个行业大类资产周转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期杭州有16个行业大类资产周转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对一些重点服务业门类而言,我市企业资产利用效率更是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我市限上企业资产周转率为0.623次/年,高出全省平均0.264次/年,也高出杭州0.349次/年;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限上企业资产周转率为0.762次/年,高出全省平均0.122次/年,也高出杭州0.138次/年。
(三)宁波相对于全省的优势行业
1、我市交通业的量与质均居全省首位
2013年,我市限上交通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规模继续居全省首位。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高达82%,对全省交通业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7.6%,总量与贡献均居全省首位;限上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38.6%,对全省本行业限上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6.5%,总量与贡献仍均全省首位。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盈利能力强于全省平均
从全省对比看,我市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的效益也表现较好。
一是企业资产效率利用高。2013年,我市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76次/年,居全省第三;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12次/年,也高出杭州0.14次/年,这表明我市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快于全省平均和杭州。同时,从资产产出角度看,我市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为13.9%,居全省首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高出杭州8.0个百分点。我市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企业在资产利用效率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较强。2013年,我市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为17.4%,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也高出杭州9.4个百分点。我市企业每投入百元成本可获得利润21.4元,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8元,也高出杭州11.5元。这表明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我市企业盈利能力明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四、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限上企业盈利能力弱于全省平均水平
至年末,宁波限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银行、证券、保险、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第2、3小节同)营业利润率为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也低于杭州8.9个百分点;从成本构成看,我市企业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比杭州低7.1个百分点,但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7.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也高出杭州13.3个百分点。尽管我市企业在费用控制上处于较好水平,但成本控制居高不下,导致我市企业盈利能力弱于全省平均水平。就成本费用利润率而言,我市企业每百元成本投入仅获利10.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3元,更比杭州低11.3元。
(二)全员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
至年末,宁波限上服务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2.46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7万元,比杭州低10.06万元。从人员的行业分布看,我市三产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租赁商务服务业中,占比高达47.9%,人力资源服务作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特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制约着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杭州三产从业人员占比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三产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3.8%,高产出的特性决定着三产劳动生产率始终较高。
(三)产业结构差异的制约性进一步显现
对宁波限上服务业企业而言,增加值总量前三位是交通、租赁商务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限上服务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依次为38.5%、22.8%、16.6%;而从业人员总量前三位依次是租赁商务服务、交通、房产中介与物业管理,所占比重依次是46.4%、24.7%、10.5%。这表明我市限上企业的生产要素依然向传统低端服务业流动,不利于服务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转型升级。我市服务业发展动力还源自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与要素的粗放式投入。
对杭州服务业企业而言,增加值总量前三位的依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交通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0.4%、12.4%、9.9%;上述行业从业人员占比依次是24.5%、20.7%、17.5%。这表明杭州限上服务业企业在人员结构与产出效益上要好于宁波。服务业限上企业的发展动力更多来自新兴服务业。
(四)金融业发展的不可测因素增多
自2012年末以来,银行收入渠道规范、息差空间缩小、利率逐步市场化对银行的负面影响逐步提现。我市银行业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息差空间与中间业务收入盈利,而金融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空间并未有效打开,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下,营业利润增速一路下滑,银行业从以往的高速发展逐步演变为平缓甚至缓慢发展。
另一方面,宁波濒海,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不容忽视,一旦发生较大灾害,保险业首当其冲遭受巨大损失,进而制造业、相关服务业都会受到较大影响。2013年,金融业若扣除保险业影响,增速有7.2%,但算上保险业仅有0.7的增长。
综上所述:2013年我市服务业发展基本呈现“增速平稳较快、效益逐步趋好”的局面,但传统服务业继续快速发展的压力进一步积累,新兴服务业增长两极分化现象凸显,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内在发展基础仍待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