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 2015-11-03 16:48
来源: 市统计局
阅读次数: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农村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机制要活、城乡一体”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的整体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前三季度,我市克服了“灿鸿”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体上看,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据统计,全市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00.7亿元,扣除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后同比增长1.6%。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7.2亿元,扣除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后同比增长1.8%。增速比全省(1.3%)高0.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农业增加值117.4亿元,增长2.6%;林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4.4%;牧业增加值16.4亿元,减少10.5 %;渔业增加值53.4亿元,增长3.5%;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9.0 %。主要特点如下:

    一、种植业生产保持稳定

    据统计,今年全市秋播面积164.01万亩,同比略增0.07%。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中草药材、草皮等作物呈现较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由季节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

    (一)粮食生产有增有减

    1、春粮生产表现为“三增”,即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据粮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全市春粮作物播种面积41.1万亩、亩产253公斤、总产10.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7%6.0%7.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为16.9万亩,同比增长12.8%。全市小麦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实收单产300.1公斤,比上年增长4.3%,春粮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的主要原因:主要得益于我市各项粮食扶持政策贯彻实施,实现面积增长,尤其是实施敞开收购、机械作业补贴和种植补贴等扶持政策三管齐下,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麦积极性;小麦高产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等实用技术大力推广,推动单产提高,另外生产气候较适宜,也有利小麦生长。

    2早稻生产呈现“三减”态势。今年7月初的“灿鸿”台风给早稻造成很大的影响,全市夏季农作物同去年相比总体呈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都减的态势早稻播种面积15.8万亩,同比减少8.1%单产330公斤/亩,同比减少23.9%总产量5.2万,同比减少30.1%

    3、秋播粮食作物面积总体减少。据粮食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我市粮食秋播面积121.5万亩,同比减少1.0%,其中:晚稻播种面积99.34万亩,同比减少3%,主要是早稻播种面积减少,连作晚稻减幅较大。番薯、马铃薯、大豆等旱粮生产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二)蔬菜生产略有下降,效益较好

    据统计,秋种蔬菜播种面积33.8万亩,同比减少0.48%,基本与去年同期保持稳定。蔬菜销售形势较好,小白菜、青菜等市场鲜销型蔬菜增产增效,甘蓝类蔬菜保持稳定。

    (三)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

    中草药材、草皮等作物呈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中草药材、草皮播种面积分别为0.44万亩、0.14万亩,同比分别增加16.2%45.3%;花卉园艺播种面积2.09万亩,同比减少2.9%;果用瓜播种面积4.14万亩,同比减少12.4%

    二、畜牧业生产继续下滑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动的影响,我市畜牧业生产持续下降,据统计,三季度我市肉类总产量11.6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1%,禽蛋产量4.71万吨,同比下降4.2%,而牛奶产量因奶牛养殖量和单产的双增出现了大幅度上升,总产量达到22753吨,同比增加了23.8%

    (一)生猪生产下降,养殖效益明显

    1、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生猪存栏89.99万头,同比减少了18.1%,能繁母猪存栏7.72万头,同比减少了24.0%;生猪出栏109.9万头,同比下降了11.3%;猪肉产量9.57万吨,同比减少11.5% 

    2、猪价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明显。一季度,生猪价格行情低迷,平均价格在12/公斤左右,4月份开始猪价出现恢复上涨,5月份生猪价格达到15.4/公斤,此后一路保持稳步上涨,6月底生猪价格每公斤突破16元大关,超过盈亏平衡点,开始盈利,7月份上涨至17/公斤,8-9月份一直维持在19/公斤左右。按照平均110公斤左右出栏,每头生猪的盈利在440元左右。临近年底,肉类消费进入旺季,猪价仍将维持在高位,养殖效益明显。

    (二)家禽生产继续低迷

    三季度,我市家禽存栏793.92万只,同比下降了11.4%,家禽出栏1241.51万只,同比下降了18.4%,禽肉产量1.69万吨,同比减少18.3%。目前家禽行情相对稳定,但由于受前两年H7N9禽流感影响和 “五水共治” 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家禽养殖规模总体出现萎缩,养殖量明显减小,产能降低。

    (三)草食动物呈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我市牛存栏1.71万头,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奶牛存栏7949头,同比增加了2.9%,牛出栏6183头,同比增加了17.6%;羊存栏12.42万只,出栏8.3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了9.2%5.0%,由于近年来养殖效益可观,各地纷纷改扩建羊场居多,因此羊的养殖量明显上升;我市兔存栏37.08万只,同比减少12.6%,出栏44.51万只,同比增加1.7%

    三、提前完成年度造林任务

    林业部门统计,全市今年计划造林140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4000亩,完成率100%,其中泥质基干林带建设1000亩,珍贵树种人工造林6000亩,生物防火林带150公里。另完成平原绿化24000亩,完成率120%,重点区域森林抚育30000亩,完成率100%

    四、渔业生产总体发展良好

    据统计,全市前三季度水产品总产量54.11万吨,同比增长2.85%。但与半年度比,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产量30.57万吨,同比增长1.75%,与半年度比,增速下降0.25个百分点;海水养殖产量16.1万吨,基本持平;淡水产品产量3.48万吨,同比减少4.35%

    (一)海洋捕捞总体向好,经济鱼类占比回升

    三季度,我市海洋捕捞作业渔船数量维持在6000艘左右,作业方式主要为双拖、单拖、流刺网、围网等,据月报统计,经济鱼类产量同比增加,1-9月份小黄鱼、带鱼、马鲛鱼、鲳鱼分别增加8.8%20.5%7.1%7.6%916刚开捕,第一网渔获物品质都比较好,鱼类资源有所恢复。

    (二)渔需物质价格下降明显,生产成本有所降低

    一是柴油价格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今年1-9月柴油价格大多维持在720-760/桶,同比下降20%,柴油价格的下调减少了渔民的生产成本,钢材价格在3000元左右/吨,为近十年来最低。但船员工资成本持续高位,维持在9000-14000/月,且职务越高,工资也越高。

    (三)水产苗种发展增幅明显

    前三季度全市各育苗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组织化进程步伐,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育苗技改投入力度。1-9月份生产各类苗种约250亿尾,同比增加约10%,其中南美白对虾苗种119.7亿尾,同比增长7.6%,蟹苗产量48445公斤,同比增长47.5%;贝类苗种超过120亿粒,鱼类5000多万尾。

    (四)海水养殖面积和淡水养殖面积略有减少

    全市海淡水养殖面积56353.6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4220.8公顷,同比减少1.04%,淡水养殖面积为22132.8公顷,同比减少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