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服务
周期性普查:简单地说,普查就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全部单位某一特征的逐一调查,是一种全面调查。如要调查某一国家公民的平均身高,这个国家有10万公民,如果采用普查方式,就要用统一的度量工具逐一测量每个公民的身高,然后将测量的所有身高相加再除以公民总人数,得到的就是全国公民的平均身高。准确地说,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某项重大国情国力状况,针对某类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统一的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在统一的标准时点,组织开展的大规模、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周期性普查是每隔一段时期定期开展的普查。中国现行周期性普查包括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农业普查和全国经济普查。
全国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O年份实施)。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所有自然人。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要求普查员逐一入户、对每一自然人逐一进行普查登记。
全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逢6年份实施)。农业普查的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农业普查主要调查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农业普查要求普查员按照事先划分的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在规定的时间内,逐一直接访问普查对象,现场询问和填报普查表。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逢3、逢8年份实施,2003年由于“非典”的特殊原因,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经济普查主要调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从第三次经济普查开始,在普查登记中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普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填报普查表的方式;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普查人员逐户上门协助普查对象填报纸质普查表、再统一数据录入的传统方式。
此外,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R&D资源清查,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
中国的周期性普查主要用于搜集重大国情国力资料,为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进行经济社会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周期性普查是中国政府统计调查体系的基础,为各类常规统计调查提供基准数据、基本抽样框和单位字典库。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开展周期性普查,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行政法规,确立了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每次普查,国务院都专门印发关于开展普查的通知,组建国务院普查领导机构,对全国普查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都组建了普查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组织动员了几百万名普查员参与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