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分析
2021年宁波市经济运行新闻发布稿
发布日期: 2022-01-25 10:00
来源: 市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影响,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扎实推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9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6.1亿元,增长2.8%,两年平均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97.2亿元,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41.6亿元,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5.3%。三次产业之比为2.4:48.0:49.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54.9%和44.2%。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产量喜创新高

    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3.0%,两年平均增长3.0%。全市粮食总产量67.8万吨,增长0.6%,粮食产量创九年新高;肉类产量8.5万吨,增长12.0%;禽蛋产量3.7万吨,下降6.0%;牛奶产量4.2万吨,增长39.3%;水产品总产量107.1万吨,增长4.5%。2021年末,生猪存栏66.4万头,增长8.5%,其中能繁殖母猪7.1万头,增长23.8%。

    二、工业经济产销两旺,新兴动能加速培育

    全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65.0亿元,同比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8.5%。分行业看,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比重前十大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25.0%、23.0%和22.5%。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7.8%,中型企业增长17.1%,小型企业增长13.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3%,股份有限公司增长5.5%,有限责任公司增长7.2%,私营企业增长15.8%,外商投资企业增长8.3%,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3.3%。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市列入产品目录的238种产品中,165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9.3%。从销售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1727.3亿元,增长21.6%,两年平均增长10.6%。其中,出口交货值4075.4亿元,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10.2%;内销产值17651.9亿元,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0.7%。

    新兴动能加速培育。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6.3%,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34.3%。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人工智能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3%、17.5%、16.6%、16.1%和16.1%。

    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24.1亿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13.9%;实现利税总额2563.8亿元,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10.4%。

    三、服务业运行平稳,重点行业贡献突出

    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41.6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62.2亿元,增长11.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491.2亿元,增长9.2%;金融业增加值1062.7亿元,增长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9.6亿元,增长10.4%。上述四个行业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9%。住宿餐饮业恢复良好,实现增加值163.9亿元,增长1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220.2亿元,增长15.9%。全年完成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7361.8亿元,增长28.9%,两年平均增长19.0%。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72万亿元,贷款余额2.90万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4.1%。全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2亿吨,增长4.4%,其中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6.2亿吨,增长3.7%;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3107.9万标箱,增长8.2%,其中宁波港域集装箱吞吐量2937.3万标箱,增长8.6%。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拉动有力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8.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7.6%。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制造业投资增长27.0%,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7.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9%,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7.9%、10.4%和-1.2%。

    全年全市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60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80.8万平方米,下降18.5%。

    五、消费市场恢复较好,网络零售快速增长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9.1亿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4.4%。从限额以上主要商品类别看,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6.0%,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0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分别增长22.5%、4.1%和7.8%;粮油食品下降1.1%。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实物商品零售额364.9亿元,增长26.9%,两年平均增长21.2%。

    六、进出口总额迈上新台阶,利用外资情况良好

    全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926.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1.6%,两年平均增长13.9%。其中,出口7624.3亿元,增长19.0%;进口4301.8亿元,增长26.3%。民营企业完成进出口8400亿元,增长20.1%,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0.4%;欧盟、美国和东盟三大贸易伙伴合计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5.8%。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7.7%。
    全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6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78个;合同利用外资86.4亿美元,增长83.9%,两年平均增长5.7%;实际利用外资32.7亿美元,增长32.7%,两年平均增长17.7%。

    七、财政收入增速较快,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全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264.4亿元,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3.1亿元,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8.3%。在地方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1.5%、31.8%和26.5%,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5%、15.4%和18.3%。

    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4.4亿元,增长11.6%,其中交通运输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65.8%、42.4%和12.2%。

    八、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6元,同比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69元,名义增长8.6%,实际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名义增长9.7%,实际增长7.5%。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人均37357元,增长7.2%;经营净收入人均11914元,增长6.0%;财产净收入人均6982元,增长15.4%;转移净收入人均9183元,增长17.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2,比上年缩小0.02。

    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478元,同比增长17.5%,两年平均增长9.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362元,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51元,增长16.9%。

    九、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高位回落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八大类别看,价格同比呈现“六升二降”态势。其中,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4.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3%,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4%,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7%,衣着价格下降0.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3%,鲜菜价格上涨10.9%,水产品价格上涨7.3%,猪肉价格下降25.8%。12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0.3%。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5%,其中12月份上涨9.7%,环比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1.2%,其中12月份上涨25.4%,环比下降1.6%。

    总的来看,2021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不均衡。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加快推动“港产城文”融合发展,奋力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