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分析
——2022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解读
2022年,面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市第一时间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稳链助企纾困“47条”、稳经济“16条”和接续政策,在经济回稳最吃劲的阶段,奋力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全力打好稳进提质攻坚战,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全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新动能持续增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市场活力提振复苏,共富先行稳步推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扎实开局。
一、GDP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充分彰显宁波担当
1.GDP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年全市GDP总量15704.3亿元,增长3.5%,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充分彰显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总量占全省比重首次超20%,达20.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三次产业总体平稳。服务业拉动作用突出,全年增加值增长3.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0%,拉动GDP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增长9.6%、6.8%和3.3%,合计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工业稳健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7%,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农业稳中有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
3.投资“稳定器”作用充分显现。实施扩投资优结构攻坚行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分别高出全国、全省5.3和1.3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即期动力。在重大项目“1244”统筹推进机制有力带动下,463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项目投资增速达17.6%。制造业投资增长14.8%,制造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其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速高达50.8%。
二、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后劲不断夯实
1.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全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5.1%,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6%,高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7.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长16.7%,高出营业收入增速9.3个百分点。
2.新产业势头较好。全年高技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6.3%、5.8%、4.4%和4.3%,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整体增速。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累计83家,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累计283家,居全国城市第4位。1-11月,时尚创意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3%、15.4%和15.2%,分别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整体增速9.5、6.6和6.4个百分点。
3.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高出全国、全省5.5和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贸易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实物商品零售额492.9亿元,增长28.8%,高出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8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体育娱乐用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升级类产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0.3%、43.5%和17.6%。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005.6亿元,增长12.3%。
三、双循环枢纽功能提升,两个市场支撑有力
1.港口硬核实力持续锻强。我市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十强;全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2.6亿吨,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35万标准箱,继续位居全球第三。
2.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达到2.4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5.93%,同比提高0.68个百分点;出台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政策,自营进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元,达到12671.3亿元,出口总额达8230.6亿元,进出口、出口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01%和3.43%,基本保持稳定。
3.工业内销比重提高。全年规上工业实现国内销售产值19560.4亿元,增长8.2%,对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贡献率达100.3%,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内销市场占比达82.6%,提高1.4个百分点。
4.商品销售额首破五万亿。全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5.2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商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五万亿元大关,提前三年实现《“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其中,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四大类商品占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35.0%、21.9%、7.4%和5.9%,合计增长12.4%,对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
四、发展环境精心呵护,市场活力提振复苏
1.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力以赴开展助企纾困稳链行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5.0版,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第五。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1.2万户,累计突破130万户,达130.4万户,增长8.0%。
2.民营经济表现活跃。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5.4%,高出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81.4%,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额为9237.5亿元,占全市比重达72.9%,增长10.1%,高出全市整体增速3.8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6.3%,高出全部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
3.新增企业贡献突出。全年新开业入库规模以上企业1356家,居全省第一。新增企业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9%,对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78.9%,对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5.8%。
五、共富先行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更加扎实
1.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69,比上年缩小0.03,连续18年呈缩小态势。区(县、市)之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倍差为1.42,比上年缩小0.01。收入最低地区是全市平均水平的7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财政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全年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民生支出分别增长38.4%和22.3%,远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增长28.3%,高出整体投资增速17.9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7%,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统一市域低保标准,全市低保标准达到14172元/年,比上年提高2112元。实施“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6%,提高5.4个百分点。
3.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全年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6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6万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97%。新改建标准化老年食堂152个,新增养老床位4000张、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9574个。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3万套(间),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开工建设。获评省医学高峰高地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再次荣获全国第一。新增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和村(社)运动场138个。